10月12日消息,在史上最長的09“十一”黃金周期間,外資平板彩電兩度舉起價格殺手锏,打響市場反擊戰。國產彩電通過特價機、加大贈品力度,開打市場保衛戰。假期雙方激戰,銷售額持平。
在中外彩電的對弈中,外資彩電能否重現昔日輝煌,業內人士抱懷疑態度。
三星夏普帶頭降價 打反擊戰
9月25日,外資彩電黃金周價格首次亮相,降價在一千元至四千元之間。如夏普一款40寸液晶電視直降1900元,由原來的8799元降至6899元;三星一款原價29999的液晶電視,現價26999元,還送32寸液晶電視。LG電子一款32英寸液晶電視由3499元降至2990元,與海信同尺寸液晶電視價格一樣……
來自北京家電連鎖賣場今年“十一”黃金周(商家定9月25日至10月8日)的彩電銷售統計顯示,北京大中電器和國美的外資平板彩電與國產品牌銷售額之比是5:5,北京蘇寧是5.5:4.5。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外資平板彩電與國產彩電在銷售額上的首次持平。
同時,在彩電品牌的銷售排行榜中,夏普、三星又重新回到了排行榜前兩名。
對于外資彩電銷售額此番回升,北京家電商家認為是外資彩電在黃金周期間加大了降價力度所致。
“曾兩度降價,這在國內彩電銷售史上還是第一次。”北京國美電器彩電部侯京龍經理告訴記者,外資彩電的第一次調價是在9月25日,到了10月1日,三星率先第二次降價,降價在一千元至二千元,隨后夏普、LG等外資品牌紛紛跟進。
業內人士認為,令外資彩電上演兩度降價大戲的原因,一是今年9月底,北京、上海等9個城市開通高清頻道,又逢60周年國慶直播閱兵式,使今年十一黃金周彩電的消費需求更加旺盛。此前有家電調研機構預測,今年“十一”黃金周液晶電視的銷售量將達到200—300萬臺,占2009年彩電總銷量的10%以上。
二是外資彩電看好中國市場巨大的消費潛能。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與發展,如今平板電視在我國已進入普及加速期。2008年平板電視全年需求量為1220萬臺,今年需求量將達到2200萬—2500萬臺。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日韓等國的彩電銷售呈下降趨勢,而中國市場平板電視銷售卻一路上揚。在中國市場掘金,彌補經營虧損,已成為外資彩電的共識。
海信創維加送贈品 打保衛戰
盡管市場份額被卷土重來的外資品牌擠占不少,但由于國產彩電通過打響市場保衛戰,保住了半壁江山,并且在銷售排行榜前五名內屢見其名。
北京大中電器的彩電銷售前三至五名均是國產品牌。他們是海信、康佳、創維;北京國美和蘇寧的前五名內有海信與創維;在南京五星電器的排行中,海信位居第一,創維躋身前三名;新七天電器直銷網,創維、海信等國產彩電品牌亦位列前五名。
海信、創維、康佳、長虹等國產彩電經理表示,外資彩電要在今年十一發動市場反擊戰,企業早已預料。早在9月中下旬,各國產企業相繼秘密制定了一套針對外資品牌的市場促銷戰略。
國產彩電發力降價促銷。創維早就制定了55英寸從9990元降至7999元,42英寸只售3999元。清華同方也推出了一款1999元的32英寸液晶電視。同時國產彩電都加大了推出特價機的數量。
“海信做足了準備,” 海信電器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宋海燕向網易科技透露,經過幾年的市場拼殺,知曉外資彩電善于在節假日瞬間降價。海信專門準備了一款售價只有3999元的40寸液晶電視。此外,外資彩電產品線不完整,多為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機型。于是海信電視從19寸、22寸、24寸直到55寸各尺寸都備有充足的貨源,且在小尺寸上推出全高清產品,以滿足人們看高清頻道的需求。
9月25日,黃金周“開市”第一天,國產彩電品牌各地區的老總就紛紛趕赴當地家電連鎖賣場,零距離觀看“戰況”。
“一看到外資彩電的新標價,就知道外資品牌這次是豁出去搶市場了,”創維彩電北京總經理潘志峰說,“外資降價后,只比國產品牌高一二千元。一些中小尺寸彩電的價格和國產的一樣了。”潘志峰說,看到當天外資品牌賣得不錯,回到公司就開碰頭會,創維馬上出臺了增加贈品的應對之策,創維對酷開系列依系列和型號不同加贈不同的贈品,如5.1音響、酷開套餐等。
據介紹,創維北京十一銷售已達1個億,而去年同期為4000萬元。潘志峰表示,在與外資彩電的過招中,創維的市場保衛戰打得很不錯。
外資彩電何日重現昔日輝煌
盡管外資彩電今年十一通過兩度降價與國產彩電平分秋色,但業內人士還是認為,外資彩電靠價格戰重奪江山的可能性不大。
在2006年“十一”黃金周前,依靠價格優勢,國產平板電視在市場份額上一直占據上風。而從2006年“十一”開始,以三星、夏普、索尼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開打價格戰,并集中在黃金周促銷期內“瞬間降價”,搶奪市場,進攻得手。在2008年春節期間,北京市場國產彩電的市場占有率跌至兩成。同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北京家電賣場前五名均被外資品牌摘得。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資彩電品牌失去了上游屏資源控制的優勢。從去年11月起,在銷售額上一直敵不過國產品牌。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的市場監測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以來,外資和國產平板電視的銷售比已由之前的6:4變成4:6。2009年2月外資彩電在華的銷售額為41.82%,而一年前的2008年3月該數字高達62.25%。今年前幾個月,銷量前四名的彩電品牌是海信、創維、TCL、康佳,外資彩電無一入圍。
今年十一黃金周外資彩電重拾半壁江山,是否預示著今后外資彩電的市場份額將逐步加大,重現昔日的輝煌?
中怡康彩電行業分析師彭煜認為,今年3月前后,因受金融危機影響,液晶屏廠家紛紛減少了屏的生產,一時間國產彩電企業面臨面板的嚴重緊缺。但國產企業通過抱團與面板廠家談判,還是度過了屏資源緊缺的難關。
此外,今年8月以來,相繼傳出了京東方8代液晶面板廠奠基、LG在廣東建8.5代線、夏普轉讓給南京中電熊貓6代線,并合資建8代線的消息,這預示著國內液晶屏資源將在未來兩年內徹底得到緩解。
如今,國產彩電廠家對平板電視市場更加關注。兩年前國產彩電廠的主要利潤來源還是CRT(傳統顯像管電視),對平板電視的認識只停留在“是發展趨勢”的層面上。隨著近兩年平板電視的迅猛發展,如今國產彩電企業無不把平板電視提升到了戰略高度,認識到平板電視是企業的命根,在產業鏈的投入上紛紛加大力度,使彩電成本再降有空間。
如康佳今年初投資8.86億元在昆山興建了我國最大的液晶模組生產基地;TCL投資26億元建液晶產業園,其中去年底產能為8000萬套的液晶模組一期工程已投產,日前又投產了液晶模組整機一體化工廠二期,明年建成后可生產15寸--55寸的液晶電視整機300萬臺,大尺寸LCD部件組件200萬套;海信今年6月增募15億元,發力液晶電視的升級換代產品LED電視,建五條LED背光生產線,使LED背光模組和液晶電視實現規模化生產;創維在深圳、廣州、內蒙的四大液晶生產基地布局已完成,將有1000萬臺液晶電視的年產規模。
“外資彩電屏資源的優勢不再,”彭煜認為,如今的國產彩電已實現了向平板電視的轉型,相關資源配置已準備就緒。今后外資彩電再舉價格殺手锏,能否再現昔日輝煌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