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9年底,“三網融合”就成為平板電視市場的長談話題。時至今日,三網融合的首批試用點終于審批出來,“三網融合”工程正式啟動。雖說“三網融合”政策剛剛初步落實,但是與此相關的產業早已迅速發展,借助三網融合發展起來的包括“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等等。多數彩電品牌如海爾、清華同方、TCL、創維、康佳、長虹、海信等都推出了網絡電視,不過名稱不一,例如“藍媒”、“模卡”、“尚網”等,產品涉及19英寸至60英寸。
盡管稱為網絡電視,但事實上,多數品牌彩電只實現了電腦的部分功能:比如有的只能當電腦顯示屏用,必要時仍得連接電腦主機;有的能提供簡單資訊,比如天氣信息、股市資訊、熱門新聞等;有的具備電影搜索、下載、甚至是高清在線觀看等功能。
最新款的網絡電視是電視可以完全與電腦合二為一。同時接入有線電視線和寬帶線后,屏幕可實現電視與電腦的轉換,轉換成電腦后,就是一個WINDOWS的操作界面,通過其配備的無線鍵盤和鼠標,消費者完全可以通過其來辦公、上網、休閑娛樂等,而不用再接電腦主機。
事實上,除彩電產品融合電腦技術外,電腦產品也已開始融合電視技術。在其他省市家電賣場了解到,如今出現了帶觸摸屏的電腦一體機,這種產品已將電腦主機融合到了屏幕上,所以整臺電腦看起來只有一個屏幕,而且厚度和平板電視相當。“對老百姓來說,三網融合體現的就是‘三屏合一’,即手機、電視和電腦屏幕的融合。以后的手機可以看電視、上網,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作為終端產品,三種功能合一便是發展方向,其中蘊含很大的新商機。”福州幾家家電賣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正因如此,各品牌家電廠商都開始提前搶市。
據我國三網融合的規劃,2010年至2012年為三網融合試點階段,2012年至2015年為推廣期。業內人士說,我國三網融合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終端產品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產品會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而越來越成熟,價格也會越來越便宜。
我們都知道電視網的建設,相對比較簡單,這是一張單向的廣播網,沒有建設管理系統,沒有建設收費體系,當然建設成本也低。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網絡。而電信 網是一張復雜的,雙向的,管理復雜的網絡。它的管理復雜,建設成本也高。三網融合,自己不會是復雜的網絡向簡單的網絡融合,而是簡單的網絡向復雜的網絡融 合。這意味了新網絡的建設成本會更高,而用戶的負擔也會更多。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電視網深入很多人的家庭,但是這個電視網真有變成一個電信服務的網絡嗎?可能可用的只是一段銅軸電纜而已,所有的網絡管理體系、計費體系、 客戶支持系統都需要重建,而原來的網絡也需要改造,這其中花費的成本可能比重建網絡還要貴,這樣的一個運營商出現,憑什么和傳統的運營商競爭?我們都知道 電信網絡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規模效應,沒有規模何來成本的降低?成本不低怎么可能有低價?沒有低價拿什么去爭取用戶?
三網融合是艱辛的過程,不同的網,不同的建設成本,不同的結構,擔負不同的責任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定要把這個網絡融合成為一個網,這其中的成本很高,而且 很大程度上是最高水平和最高質量的網絡來融合其它網絡,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這些成本是需要用戶來承擔的,三網融合對于用戶的好處現在難以測算,對于市場 也難說有多少價值。
電信運營商先不考慮,廣電企業進行網絡改造,提供三網融合產品,會是低收費或者是免費的?廣電系統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收費平臺和管理體系,一直收入 不高,提供收入是每一次技術改造的根本動因,無線的電視現在支持非常少,道理很簡單,那是免費的,有線電視了,月費還是不夠高,推機頂盒,機頂盒的價值是 什么?里有開始有收費頻道,而且價格還是不便宜。三網融合需要有人買單,自然是用戶買單,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是,低收入的用戶,為看個電視還要付更多的 錢,與其這樣,不如有不同的網絡,不同的選擇。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