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業核心技術的輸出素來敏感,全球皆然。然而,幾乎一夜之間,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三地的液晶面板(TFT-LCD)企業的態度迥異:它們不再拒絕技術輸出,反倒焦慮在中國大陸建廠的腳步太慢。
為何此前一直處于技術缺失困局的中國內地企業,突然間集體爆發?外資強勢的話語權背后,一個個低調而周密的人才潛伏計劃醞釀已久。
李東生挖角
11月16日,由TCL集團和深圳市政府旗下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投資的華星光電項目宣布成立。
表面上看,這個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投資的液晶面板8.5代線項目,與同一個月在大陸投資的其他TFT-LCD生產線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將它與隨之而來的另外一件事聯系起來,則令人吃驚。
11月14日,奇美電子與鴻海旗下群創科技宣布以1:2.05的比例換股合并,群創科技更名為奇美電子。此舉意味著,臺灣面板界奇美、友達、群創三足鼎立的狀況將被新奇美和友達兩家獨大局面所取代。
一位臺灣液晶終端企業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上述兩件新聞,實則是一件事情,足以稱為全球液晶面板史上最大新聞,因為整個液晶產業都為此改變了策略。
2009年11月初,時任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處總處長陳立宜辭職。
陳立宜為奇美集團最重要的職業經理人之一,他從2003年加入奇美,經歷了5代、5.5代、6代一直到7.5代線的建設和銷售,對TFT-LCD面板的技術和客戶都有掌握。接近奇美的人士說,陳立宜辭職,乃是因為奇美在過去四個季度中連續虧損,而期間陳的職位由奇美電子創始人許文龍的弟弟許春華接替。
此刻,遠在廣東惠州的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盼望建立高世代TFT-LCD廠足足已有四年。
2005年,TCL就在聚龍光電項目上頗為積極。當時,經深超公司聯合TCL、創維、康佳和長虹以各占10%的方式成立了聚龍光電項目,計劃生產6代線液晶屏。還未等到生產,這個企圖通過自主創新突破技術難關的聚龍項目就被迫流產。
此后,李東生試圖通過購買技術進入TFT-LCD領域,四年來一直在和外資廠商接觸,其中尤以和夏普接洽最多。然而,直到今年,購買技術的談判也未能成功。2009年,夏普把其8代線廠址選在了有著多年合作經驗的南京中電集團,其電視整機也是在南京組裝。
沒有找到合適的技術轉讓方,聽起來非常糟糕。大的面板有2.2米寬,卻只有0.7毫米厚,制作它除了技術,更要憑借對溫度、潔凈度以及曝光時間和強度的多年經驗積累。 “那些掌握著制作訣竅的工程師國內少有,咱們中國大陸沒有這個經驗,你招也招不到。”華星光電的負責人說。
試圖通過自主創新、購買技術來實現技術突破的愿望均未得償,李東生把希望寄托到了技術的載體——人的身上。在李東生看來,技術藏在人的腦袋中。于是,一個低調的人才計劃開始實施。
奇美重要人物陳立宜的加盟把壞消息變成了好消息。隨同陳立宜一起加入TCL集團的還包括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處技術總監陳政嶸在內的近百人的團隊。
此外,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賀成明。在來到TCL集團之前,他是LG面板駐香港的代理商,與日立、LG有著多年密切的聯系。李東生對賀頗為欣賞。2008年TCL液晶模組項目開工,賀成明在李東生的盛邀下,負責液晶模組項目建設。此間,憑借賀的關系,LG和日立的部分高級技術人員也隨之而來。
11月16日,賀成明胸有成竹地對記者說:“液晶面板的核心專利主要掌握在設備廠,現在的技術團隊里面過去跟設備廠都有很深的接觸,所以怎么樣能與之建立良好關系,他們已經開始著手。”
“我們現在已經有30多名資深工程師,他們在這個產業都是有十年以上經驗,來自于日本、韓國和我們臺灣地區。現在這個技術團隊65人,其中有30多人是剛才講的資深經驗人士,制程的技術他們完全掌握。”賀成明說,“到明年,TCL將向中國本土招聘100名人才,他們將受到上述大師的1對1的培訓。”
TCL沒有花一分錢去購買技術,就已使自主造屏成為可能。這也間接使外資對于技術的保密成為一件多余的事情。現在,對于后者來說,與其限制在中國大陸投資,反倒不如加緊在大陸設廠,跑馬圈地。
多米諾骨牌
仿佛一夜之間,原本那些對在中國大陸設廠顧慮重重的日韓企業突然變臉。
(編輯 小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