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球最早的3D平面顯示器產品-夏普(Sharp)在日本市場為NTT docomo推出的3D手機「SH251iS」上市至今已有7年歷史,但過去幾年來,3D平面顯示器在商業上卻未能出現顯著進展。究其原因,除當時3D平面顯示器畫質不盡理想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3D數字內容不足。不過,近年來3D平面顯示器技術持續進步,畫質明顯較前改善,加上多項3D應用紛紛商業化,促使3D平面顯示器商品化時程逐漸加速。
首 先,自2005年的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開始,3D電影受觀眾一致好評,帶動美國能夠播放3D數字電影的戲院持續增加,并推廣至全球其它國家。至2009年3月,全球可播放3D數字電影的戲院已突破6,000家大關。
好萊塢并不以此為滿足,期待推出3D數字映像內容,將3D電影推廣至家中,但目前受限于3D映像規格尚未統一,使得3D數字映像內容暫無法上市,也限制3D TV進入家庭的腳步。不過由于市場需求確實存在,且日廠Panasonic擁有藍光光盤(Blu-ray disc)技術、和好萊塢片商良好關系等優勢,較其它競爭廠商如飛利浦(Philips)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有利于爭取3D映像統一規格。若3D數字內容規格獲得統一,3D數字映像內容正式上市,3D TV進入家中機會極大。
除3D電影數字內容外,目前日本BS11衛星電視臺已開播3D電視節目,美國芯片廠NVIDIA積極推廣3D游戲,并已獲得美商優派(Viewsonic)、三星電子等廠商推出與之對應的3D監視器,另外Sony PS3雖具備遠高于競爭對手-Xbox 360及Wii的硬件配備,包括藍光光盤及高速處理器,卻始終苦于軟件特色不足,競爭落于下風。因此,Sony亦有意推出3D游戲,不但能發揮PS3優越的硬件優勢,若搭配3D TV銷售,更能達到相乘效果。
不過,由于目前無需配戴特殊眼鏡的3D顯示技術成本難與需戴眼鏡技術相比,預期近3年內,家用3D TV仍將以需戴眼鏡的3D平面顯示技術為主,其中,更以目前已有Panasonic、三星、三菱電機及優派等廠商支持的快門眼鏡(Shutter Glass)技術較為有利。
另外,數字電子看板(Digital Signage)繼NB、監視器及TV后,成為備受面板廠期待的平面顯示器第4波成長動力,其中3D數字電子看板更能吸引消費者注意力,使得3D數字電子看板成為無需配戴特殊眼鏡的3D顯示技術最有機會的應用。目前多家歐美廠商紛紛投入3D數字電子看板生產,其中,美商NewSight系全球最早將3D數字電子看板商品化的廠商,另有德商VisuMotion及法商Alioscopy亦力圖急起直追。其中,NewSight及VisuMotion均采視差障壁(Parallax Barrier)技術,Alioscopy則采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技術。這些廠商不約而同地擴張橫向視點數,以擴大左右側可視3D畫面角度達120度以上,期待使更多路人可被3D數字電子看板顯示的廣告吸引。除大尺寸數字電子看板外,8.4~12.1寸產品則瞄準中小尺寸廣告應用,如柏青哥市場。
3D平面顯示器中小尺寸應用方面,2009年2月日立為au by KDDI推出內建將任一2D影像轉為3D影像功能的3D手機,富士(Fujifilm)亦與東芝松下顯示技術(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TMD)合作推出3D數字相機及數字相框,將于2009年下半上市,國際手機大廠如諾基亞(Nokia)、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及三星等均對3D手機躍躍欲試,可見3D平面顯示器中小尺寸應用前途亦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