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視聽網訊】以文化之光,鑄時代之魂。5月31日下午,“媒體的語文教育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山東衛視《超級語文課》研討會”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研討會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俞虹主持。來自主管單位、學界、業界的領導、專家和節目主創團隊齊聚一堂,圍繞“語文教育與中華現代文明的傳承傳播”“電視媒體如何助力語文教育創新發展”“文化+教育節目的融合探索”“《超級語文課》打開了探討大語文教育的公共空間”和“新媒體視域下文化‘兩創’節目的創新路徑”等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研討會現場
語文課搬上熒幕,示范性創新
《超級語文課》由山東衛視出品、唯眾傳媒制作,節目以其獨特的創新理念和生態課堂模式,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大語文公開課節目。剛剛收官的第三季《超級語文課》,收獲了全網熱搜192次,全網曝光量16.1億。節目圓滿播出三季,讓大語文教育成為點擊量幾十億的“文化熱搜”,積極助推了語文教育的創新發展。在《超級語文課》的課堂上,教師們致力于打造全新的教學體系,幫助學生靈活地構建課堂,實現趣味性與知識性并重的生長式學習。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程守田表示,語文教育對于文化傳承與文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我們具有不曾間斷的語文教學。
程守田發言
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呂芃表示,山東廣播電視臺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堅持深耕人文沃土,發力文化“兩創”,努力爭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新型主流媒體。在山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省廣電局的指導下,初步形成了文化紀實類節目也即紀錄片生產線、文化綜藝類節目生產線、短視頻文化節目生產線、以“春晚”為代表的大型文藝晚會生產線等四條文化節目生產線,《超級語文課》節目就是文化綜藝類節目的典型代表。
呂芃發言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唐金楠在致辭中表示,《超級語文課》回應了AI創作時代,人在教育、文化傳播、文明價值等角度的主體性這一時代問題;回應了新媒體蓬勃發展的階段,主流媒體如何發揮優勢和創造力、平衡內容和大眾傳播以及如何走好文藝創作“群眾路線”這一問題。
唐金楠發言
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孫啟高表示,《超級語文課》在性質定位上體現了綜藝性與教育性的有機統一;在參與主體上體現了教、學、評的有效互動,在內容方法上體現了守正與創新的有序傳承。
孫啟高發言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劉曉東指出,《超級語文課》以經典課文為載體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融合,找到了語文課堂與綜藝節目的最佳適配點,體現了“開門辦廣電”理念,彰顯了主流媒體肩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劉曉東發言
《超級語文課》主創團隊對作品及創作背景進行了介紹。節目總監制、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周盛闊介紹《超級語文課》創作與反響情況。節目充分挖掘凝聚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經典課文,將語文教育與文化“兩創”有機結合,還與名師深度共創研學課程,在研學之旅帶領學生用腳步丈量世界。節目在傳播上構建起移動優先,大小屏聯動的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式傳播矩陣。
周盛闊發言
節目總策劃、唯眾傳媒創始人、總裁楊暉談到,文化節目要能聽得見時代的召喚,要相信文化的力量。《超級語文課》以真課堂、真功夫、真破圈,好課堂、好老師、好節目的特點,展現語文的力量。
楊暉發言
“AI+教育”賦能,呈現教學新趨勢
“你要寫新疆,就要寫好新疆。要寫漫漫長夜的戍國之夢,鐵馬冰河踏出詩人內心的憂思。”這是出自節目中的一幕,參賽教師馬健鈞以精妙的課程設計,點燃了學生們的家國情懷。
節目“課評員”、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李強認為,語文課不僅僅是學校、學生的語文課,也是社會大眾的語文課。《超級語文課》空間上超越了課堂、受眾上超越了學生,是真正的大語文。母語有頑強的生命力,所以節目肯定也有頑強的生命力。
李強發言
《超級語文課》第三季冠軍、獨立講書人、青年作家馬玉煒說,《超級語文課》激起了學生、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大眾對于課堂、知識、詩歌、文學的熱愛。中國人最古老的歌就是詩,希望節目讓書本上的詩真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歌。
馬玉煒發言
節目合作方、視源股份黨委書記、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認為:“《超級語文課》呈現了前沿的語文教學理念、精妙的教學設計以及老師們不斷進步的教育追求。‘超級’意味著突破,未來教育也必然飽含創新,以數字化應用創新助力老師發展和學生成長,是希沃不斷探索的方向,希望用科技讓每一節課變得更好。”
他表示:“此次節目中,可以看到教師們通過希沃白板、搭載希沃教學大模型的AI教學終端開創優質課堂。這是一次對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提質增效的創新實踐。”
段宇發言
會上,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媒體的語文教育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關系,表達觀點。他們一致認為,節目的創意源于對文化的一種情感、對大勢的一種把握和使命感,在電視中承擔起教育的任務,承擔起傳播文化的使命。
(編輯:daisy)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