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6年,小間距LED品牌陣營進一步擴容。這也是2012年小間距LED產品進入市場化應用之后的常態:但是,正因為品牌擴容成為了市場常態,反而使得人們忽略了“品牌擴容”對行業的影響。
小間距LED品牌來源復雜:傳統LED屏行業、LED照明行業、廣告和數字告示行業、液晶拼接墻行業、DLP拼接墻行業、安防顯示行業、教育多媒體行業等等。來源的復雜,也就造成了不同小間距LED品牌的“心態截然不同”。
例如,洲明等專注小間距LED的品牌,它的產品策略是努力做好技術、產品升級、做好市場經營;同樣是LED屏專業出身,一些后進生、依賴大間距產品較多的品牌,其經營心態則是“看到小間距LED成熟,期望能摘果子”;液晶拼接墻行業的企業,則長期受制于液晶拼接接縫過大的問題,它們眼中的小間距LED產品是自身客戶高端需求的滿足手段;對于DLP拼接廠商而言,進入小間距LED屏則是“被動應對競品的強力市場挑戰”,這些企業對推動最新技術的普及,動力不大……
或者說,小間距LED屏行業的參與者,并不完全是以“建設行業”為目標進來的。所謂“各懷鬼胎”的說法,并不為過。尤其是2016年,小間距LED屏在價格下降的基礎上進一步普及,在安防、數字標牌等“價格敏感性”市場進步較大,這帶來了更大的一波“摘桃子”廠商的進入。
這種“摘桃”廠商,以價格拼規模為主要營銷邏輯。一方面,一些間距略大的小間距LED產品線,技術難度不高、入門較容易;另一方面,這些產品長期保持了3成左右的毛利率。這兩個因素,讓“摘桃子”的“野蠻人”有機可乘。
當“摘桃子”的策略以一種新的價值理念進入小間距LED屏產業的時候,原有市場的“高端高配”形象被打破。這種變化在2016年進一步凸顯,并將是2017年行業品牌格局的重要“變數”。
對于,傳統市場強勢的小間距LED品牌而言,如何以技術差異化、構筑高端市場壁壘,維系自己的高價值形象成為一種挑戰。對于“摘桃子”者,則面臨“桃樹下面的桃子被搶光”的可能,因此,伸張手臂、“摘更高處的桃子”成為必然選擇。——這種市場演化構成了小間距LED屏技術進化過程中“野蠻人所充當的‘鯰魚效應’”。對此,可稱為小間距LED屏產業內,不同廠商之間的“結構性”對抗。
如果說2015年之前,主導小間距LED市場的規律更多的是“技術升級的挑戰”;2016年及其之后,這個規律就會變成“內部陣營間不同策略的對抗”。2017年,小間距LED屏的內部品牌對抗會更為激烈,這幾乎是100%會發生的事情。
(編輯:bingjiling)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