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2年,3D電視迎來了增長期,預計全年3D電視需求規模估計將達2000萬臺,46英寸—60英寸的消費需求增量明顯,占比在54%以上。一方面是各大廠商大力研發、銷售3D電視,使其已經慢慢成為現在平板電視的標配;另一方面,有報道稱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費者對3D的熱情正在降溫。業界對3D功能大肆炒作的泡沫已經破裂。
想來,電視3D效果不佳和3D片源減少,導致消費者對3D的興趣在消退應屬正常。由此帶來的企業力推3D概念的行為有所收斂也很正常呀。這是市場促使的企業營銷方式的變革。至于企業將3D功能做成標配,雖然保證3D的量還在,但這畢竟是企業行為,而不是終端消費者需求誘發的行為。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就表示,“我很看好3D電視的市場場景!消費者對3D的興趣越來越強力。但3D的產業鏈要完善,特別是內容和觀看設備要提高,3D電視的質量也要提升,現在的偏光眼鏡的成本不足5元,這樣的的配套產品能行嗎?不是市場不好,而是產品不夠完美!”
7月12日 2012年(第八屆)數字電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發布的《2012年1-6月份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中指出,3D眼鏡目前行業標準亟待規范,作為目前3D電視觀看最重要的使用工具,3D眼鏡應該如何促進3D電視的發展?
眼鏡式3D電視可以說是3D技術走向成熟的奠基石,在裸眼3D技術成熟前,是眼鏡式3D電視銷量的爆發年,無論是彩電企業還是眼鏡業抓住消費需求增長點是關鍵。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主要銷售的3D電視主要以偏光式3D和快門式3D兩大技術產品為主。由于兩大3D技術各有優勢,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兩大陣營,有偏愛主動快門式的,也有青睞被動偏光式的。
據悉,兩大陣營的形成根本源于對3D技術看法的不同。主動快門式3D陣營認為能夠保持高分辨率,3D效果也必須建立在高清基礎之上才是3D電視成功的核心。而偏光式3D陣營則認為舒適的佩戴,更低的成本才是3D電視能夠普及的核心,核心理念的不同,也就造就了兩大陣營,但3D電視市場卻只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又迫使硝煙不斷。
3D技術日趨成熟,以及隨著新技術的出現,3D電視勢必會成為不少觀眾的主要觀看內容,甚至會分流不少二維電視的觀眾,但目前無論是快門式3D,還是偏光式3D,都需要解決的是3D眼鏡的問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戴著3D眼鏡看電視。等3D電視的產業鏈形成以后,有了豐富的節目,再加上視覺體驗,付費觀看對觀眾來說也并不是難事。另外,3D電視很有可能會在娛樂方面成為主流,觀眾在觀看影視劇或者動畫時,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在新聞方面則會稍弱一些。
現階段消費者觀看3D電視仍需要依賴眼鏡,3D電視需求量增大也為眼鏡業市場需求增大提升空間,快門3D眼鏡制作工藝相對復雜,技術門檻高,在品質上相對好些,而偏光3D眼鏡相對簡單,業內普遍采用的低價產品可能對觀看效果和眼睛健康產生影響,需引起消費者和企業重視。
目前來看,3D電視收看效果不好,除了電視機產生的影響之外,3D眼鏡同樣也存在問題。未來如何減輕或消除眼鏡對觀看效果和對眼睛的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將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3D電視的欲望。
目前,主動快門式3D陣營主要以三星、索尼、松下、夏普等品牌為主;主動快門式3D技術是利用眼鏡和電視之間的信號配合,讓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圖像,最后兩幅圖像經過大腦迭合后,就能看到具體立體縱深感的畫面。
偏光式3D陣營主要以LG、創維、海信、康佳等品牌為主;偏光式3D技術是通過對偏振光進行梳理,結合偏振眼鏡分別讓左右眼看到垂直和水平的圖像,最終由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隨著3D頻道的開播,3D電視市場中偏光眼鏡市場份額逐漸上升,而且目前電影院3D影片的觀看大部分也依賴偏光眼鏡,整體看來,偏光3D眼鏡市場份額逐步增長,將成3D眼鏡市場主流。
作為收看3D節目必需品的3D眼鏡因為質量良莠不齊,缺乏行業標準而飽受詬病。3D眼鏡的生產標準缺乏,在實際使用中也并無說明適合哪類人群觀看,給消費者的眼健康帶來很大的隱患,3D眼鏡的行業標準亟待出臺。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