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平板顯示產業正處于“由弱變強”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關鍵階段,產品創新和產業配套的本土化成為中國平板顯示產業打破行業頹勢、突圍走強的關鍵。這是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第四屆三次常務理事會上達成的共識。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第四屆三次常務理事會在成都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司刁石京副司長、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所洪濤副秘書長、液晶分會理事長王東升及名譽理事長董緒旺等出席,來自常務理事以上會員單位的3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形勢所迫 行業創新應加速
工信部電子司刁石京副司長在會上總結說,我國平板顯示行業進入了既關鍵又困難的一年,今后有兩大核心任務需要完成:一是產品創新,二是推進產業配套的本土化進程。
他指出,液晶面板產業是一個國際化非常高的行業,整個產業布局基本完成后,面臨如何實現盈利,如何進入良性循環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問題,有可能整個產業又走回以前的老路。目前行業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是一方面大經濟環境不太樂觀,另一方面從電子信息產業的角度來看,電腦、電視市場相對飽和,增長空間有限。目前除了智能手機以外,消費熱點不多。“從面板行業自身來看,幾條生產線都建立起來之后,產能在穩步釋放,但由于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不佳,壓力非常大。2011年整個面板企業全面虧損,包括行業的領頭羊三星。今年的情況稍微有所好轉,三星第一季度實現盈利,但其主要貢獻來自于OLED。LCD面板方面,從單位效益來看,全球恢復得最好的是京東方。”刁石京說。據介紹,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提出要投建新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這使國內面板行業的壓力越來越大。面板行業需要很大的投資,如果沒有給投資人很好的回報預期,資本引入就會難以為繼,光靠行業自身的資本積累,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約束。
面對這種情況,刁石京指出,我國面板行業有兩個核心任務需要完成,一是產品創新;二是實現產業配套本土化。“創新不是空談,具體體現在面板廠的產品方面,要符合市場變化和國家政策,這樣產品才能有競爭力。整體的生產能力布局完成以后,產品創新是發展的主要方向。如果單靠規模競爭的話,一是短時間內我們的規模趕不上國外廠商的規模;二是其他幾大廠商已經放棄規模上的競爭,而是通過創新增加產品邊際效益。”他說。
第二個任務是產業配套本地化的問題。“一方面通本地化配套使我國的產品形成競爭優勢。目前我國面板廠規模上比不上國外廠商,技術開發上一時也不能形成超越。只有通過配套體系降低成本,提高我們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本土化配套能夠為產業打好基礎,優化我們整體產業的組織結構。通過加強技術的研究和產業配套本地化進程的推進,提升面板的創新能力,最終形成自主發展能力。”刁石京表示。
與會代表認為,面板行業產業配套本土化的推進需要骨干企業與行業協會共同努力。從骨干企業來講,京東方、天馬等面板大廠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不僅針對現時產品進行本土化采購,而且在開發下一代產品時就要開始導入本地化企業做配套,以形成一個緊密的體系,才能真正實現本地化配套。“如果等到產品線開發出來以后再單獨配套的話,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同時提高了后面本地企業進入的壁壘。”與會代表認為。因此,代表們希望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能發揮作用協助政府開展相關工作。
后發產業 國際合作須推進
平板顯示是一個極度全球化的行業,作為該行業的后發展國家,國內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加強相關國際合作與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從國際上來看,有一些先進的國家,由于其經濟結構的調整,比如生產成本高,配套環境發生變化,制造業已經轉移過來了,設備業就要隨著制造業而動,這正是我們國內企業加強國際合作的良好機遇。”刁石京表示。我國政府非常支持相關國際合作,希望加強通過合作共同推動技術的發展。
事實上,據介紹,在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去年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平板顯示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今年5月10日,在深圳光電周期間舉辦了二年一度的平板顯示國際學術大會,在承辦單位華星光電和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的組織下,取得圓滿成功;今年九月的北京國際平板顯示產業高峰論壇正在積極籌備中,并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了創新。在會員發展方面,據了解,隨著行業的國產化進程,該會會員目前已增加至207家會員單位,比去年增加20%,會員已基本覆蓋我國平板顯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液晶分會理事長王東升基于過去的成績,對液晶分會未來工作提出了“堅持戰略、強化組織、提升服務、合作發展”的16字總要求,希望分會在今后協助政府解決行業實際問題方面多做工作,促進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