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近日,國內上游液晶面板行業熱鬧非凡:LGD廣州高世代線在拖延一年后宣告本月22日動工,而冠捷與熊貓也將在南京建立第10代液晶面板廠,三星在蘇州的8.5代線也經過了政府的審批,加之京東方、華星光電的量產,國內液晶面板市場一片繁榮。
然而,“OLED年內或要量產”的消息一出,多少為業內心里埋下了陰影。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已經被外資品牌寄予厚望,并投入重金。4月下旬有媒體報道,索尼將與臺灣地區面板巨頭友達成立OLED電視和面板的合資工廠,以追趕在OLED領域領先的三星和LGD。此外,松下計劃投入200億~300億日元,建立第5~6代OLED面板試產線,生產用于大尺寸電視及商用顯示器的OLED面板。而速度最快的莫過于韓企,韓國的三星今年6月將有一個月產能6000片玻璃基板的AMOLED八代線試用計劃,而LGD也計劃建設一條月產能8000片玻璃基板的AMOLED八代線試驗線。
與此同時,隨著對OLED投入的加大,外資也在逐步減少甚至放棄在LCD液晶顯示方面的投資,此前難產的LGD廣州8代線就是受此影響。據了解,當前液晶面板價格日益下降,單位利潤趨薄,加上建面板廠的投入巨大,已經成為國內不少面板企業的負擔。更有說法認為,國外企業與國內企業合資面板廠,是在獲得收益的同時轉移負擔,好比當年的CRT生產線。
更顯而易見的是,當外資熱衷于OLED之時,我們國內為何還在掃尾般的大力發展LCD顯示?
事實上,筆者認為,即使OLED前景誘人,但是“一口吃下個胖子”,國內企業也是消化不了的。對于國內企業而言,目前做好大尺寸TFT-LCD面板才是根本。原因是在TFT-LCD的基礎上才能將OLED向大尺寸邁進。
國內在液晶顯示領域,前幾年總是靠著進口面板、進口模組,處處受制于外資,而今隨著國產品牌的自強自立,涉足于液晶上游,掌握話語權。盡管投入巨大,但是對于整個產業鏈而言,卻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根據聯合國貨物貿易統計數據庫的顯示,液晶及光學元器件是中國進口的前四大商品之一,每年的液晶屏進口費用就超過千億元。投資液晶生產線,盡管目前處于虧損期,但整個產業升級也將拉動產業集群的發展。國務院亦將液晶顯示產業作為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
業內人士表示,OLED中的AMOLED和TFT-LCD具有極大的產業共通性和承接性,并不是一種技術替代關系。如果說,技術的更迭是早晚的事情,但眼下如果不抓好基礎建設,談何未來?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