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1年年底,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已正式結束,而家電下鄉也將于今年年底到期。這些激勵政策的結束,將給家電行業帶來比較深遠的影響,家電行業的下游經銷商、上游原材料行業同樣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慧聰研究機構研究員朱鴻菊表示,2012年將會是家電行業充滿挑戰的一年。
家電市場波動將成為必然
朱鴻菊認為,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政策結束后,由于不能再享受高達13%和10%的政策補貼,消費者的購物積極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另外在這些政策刺激下,大大提前了消費者的消費,政策突然結束,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需求必然會有較大的影響,造成家電市場的波動。家電行業需要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進行調整,才能恢復到平穩向前的發展狀態。
朱鴻菊說,在家電激勵政策下,各家電廠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紛紛擴大產能,到2010年我國家電行業特別是白色家電的產能處于歷史最高位。2010年中國空調內銷加出口的總量為1億臺左右,但實際產能達到1.5億臺以上;冰箱總銷量為7000萬臺,但產能超過1.2億臺。“在政策結束后,市場整體需求會萎縮,各廠商消化過剩產能將變得異常艱難”。
與此同時,家電小品牌將面臨生存挑戰。朱鴻菊說,家電下鄉政策啟動之后,市場上除了大家熟知的名牌企業外,還出現了非常多的陌生家電品牌。他們憑借自身的某些優勢成功中標后,在政策支持下打開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銷售市場。有數據顯示,家電下鄉中標的洗衣機品牌有100多個,而中標的冰箱企業有200個,其中絕大多數企業在一線城市見不到。由于具有價格優勢,這些中小企業在4年的家電下鄉過程中獲得了較高的接受度。商務部有關人士指出,將中小企業引入家電下鄉是為了給它們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但是事實上,很多企業并沒有利用好這一時機,充斥三四線市場的絕大多數中小品牌是在單純地以價格取悅消費者,而非提升技術、產品和服務實力。
據統計,不少企業有超過50%的產品銷量是通過家電下鄉實現的,而利潤全部來自于國家補貼,可以說,如果沒有補貼,這些企業將全部處于虧損狀態。還有不少企業為了獲得國家補貼,弄虛作假進行騙取,使得某些企業和行業呈現出虛假繁榮,但實際卻造成大量庫存,堆積在各個銷售環節。“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后,廠商、經銷商、各級代理商,都要來承擔這個后果”。
激勵政策帶來眾多實惠
有消息稱,商務部將總結近兩年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的經驗,及時研究制定替代接續政策,同時提高廢舊電子商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水平。業內人士將此解讀為類似家電下鄉,以舊換新這樣的惠民政策或將延續。
不過,業界對此消息褒貶不一,有的認為繼續出臺類似政策利大于弊,能繼續拉動消費;有的則認為弊大于利,認為家電企業發展不能形成政策依賴。
事實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對家電消費的拉動效果的確非常明顯。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共銷售五大類新家電9248萬臺,拉動直接消費3420多億元。預計家電下鄉銷售1億臺以上,銷售額超過2500億元。去年前11個月,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為9635萬臺,實現銷售額2456億元,分別取得43.6%及63.7%的同比增長。而截至去年11月份,全國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量達2.1億臺,實現銷售額4874億元,發放補貼556億元。
而在推動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同時,國家也有相當的付出。據統計,2009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向各地預撥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資金約300億元。
激勵政策除了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外,也給家電企業帶來了福音。海爾集團中國區銷售總監邱志浩就對媒體表示,以舊換新政策沒出之前,行業內的很多企業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庫存積壓嚴重,如果沒有以舊換新政策,整個行業可能出現負增長。海爾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給海爾集團的銷售貢獻率在60%以上,帶動的銷售額超過200億元。
雖然,家電激勵政策給消費者和家電廠商帶來了實惠,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宏觀政策的變動以及時間的推移,家電激勵政策的效果也在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推出延續政策,各界有些爭議。
反對者認為,去年下半年由于家電扶持政策的陸續到期以及受房地產調控等多重影響,家電業“寒潮”不斷。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認為,企業不能形成對政策的依賴,要利用政策出臺的機會,把已有的短板補齊。
廣東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企業代表則對刺激政策效果看得較淡,認為此前的扶持政策已經嚴重透支了市場,接下來如果消費者仍缺乏信心,新措施的最終效果將很難判斷。
而贊成者認為,在目睹家電下鄉政策帶來的強效增長之后,新刺激政策頗受關注,除了對家電消費的延續,預計還將覆蓋汽車,電子商務,物流基礎建設等領域,而A股市場上與此相關的一批上市公司也在翹首期盼,整裝待發。國信證券指出,若新的家電消費刺激政策推出,市場將迎來階段性政策底部。隨著新政策效果顯現,將推動家電行業產銷量平穩過渡,促使行業更早回暖,從而走出市場底部。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