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26日,第五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2008)在北京溫都水城隆重召開。在CDTF2008上,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國家廣電總局無線局副局長孫朝暉等主管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幼平、中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侯自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等權威專家,北京歌華副總羅小布、上海東方有線副總經理劉九評、廈門有線總經理張瑜、深圳天威視訊總工徐江山、保定有線董事長譚祝平、長沙移動電視總經理賀大公、北廣傳媒移動電視副總經理羅曉軍、央視網副總經理王秀云、華誠影視總經理王泉、上海文廣副總經理高悅、鼎視傳媒總經理蔡恒平等七十多家數字電視運營商老總,以及天柏集團董事長呂品、NDS中國區總經理廖俊威等產業界精英齊聚一堂,與來自國內外的幾百名聽眾一起對中國電視數字化5年的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總結,并對未來5年的數字化進程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4500萬戶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亦為中國廣播電視數字化5周年。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科技司副司長王聯在CDTF2008上全面介紹了廣播電視數字化的發展和政策。他指出,目前全國有33個城市和地區完成了有線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截至今年8月,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已經超過4000萬,估計到年底應該能夠超過4500萬。與此同時,數字付費電視方面穩步發展,數字內容不斷豐富,全國一共開辦了155套付費廣播電視節目。
另外,地面無線電視數字化進行順利。地面傳輸標準發布之后,17個應用相應配套標準已經全面推進,并從330模式中確定了4個應用模式。更重要的是,財政部已將地面數字電視列入發展規劃,安排專項資金25億元,用3~5年時間建設覆蓋全國的地面數字電視系統。
目前,直播衛星的產業鏈都已經成熟,規劃使用4個轉發器傳輸中央和各省的43套廣播節目和48套電視節目。
最值得關注的是,廣電總局準備組建全國性移動多媒體廣播運營公司,除了前期開通的37個城市外,第一批規劃覆蓋160個地級市,年底完成全國地級市的地面覆蓋,2009年建立CMMB衛星覆蓋系統。
數字電視產業的推進當然離不開終端產品的拉動,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趙波副司長在第五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2008)上介紹說,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產量1223萬臺,同比增長了71%,等離子電視產量94萬臺,同比增長了208%。
互動為王!ARPU值50元
廣電數字化五年的進程,也是中國各地有線運營商數字化的五年,來自全國各地的有線數字電視運營商們在第五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2008)上分別用不同的數字描繪出了自己的數字化藍圖。
華夏視聯副總裁喬小燕用數字描述了華數在杭州的業務前景,平均每個用戶在視頻方面的花費每月已經達到了50元左右,年均600元,寬帶服務包年980元,這標志著華數的業務已經進入正軌。截至CDTF2008高峰論壇召開前一日(2008年9月24日),華數通過業務聯合,在全國范圍內共有互動電視用戶412150戶,日均互動用戶數是600~700戶,這些都是月ARPU值50元左右的用戶。數據表明,互動電視用戶日均開機率是30~35%,日均互動電視點擊量是607284次,月平均開機率是80~85%。這些都是非常令人欣喜的數字。
從廣西有線總經理李德剛提供的數字看,廣西目前已完成18縣區鄉鎮網絡整合,已經啟動或經審批即將啟動鄉鎮網絡整合縣18個,共聯網自然村3700多個,新增農網用戶18萬戶,做的好的縣和村農網用戶甚至超過了城鎮的收入。與此同時,廣西還計劃投資近8億元用3~5年將北部灣經濟區內單向有線網絡提升為雙向多功能網絡。
當然,廣電數字化也需要一個過程,對于一些看電視不是用戶剛性需求的地區來說,更需要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出席第五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2008)的廈門有線總經理張瑜就有自己的心得,“早上給數字電視的用戶停機,在廈門當天補交費用的為20%,持續到一周左右能達到70%”。這在南方沿海城市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不過這與廈門有線配套服務的跟進也緊密相關。
雖然與通信行業動輒1000萬用戶的起點相比,數字電視產業歷經了5年的發展仍然顯得稚嫩,但是數字化帶來的用戶ARPU值的提高確實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廣電行業從之前每個月收十幾元,到現在每個月可以收到二十幾元,提高幅度普遍在10元左右,對廣電緩解經營壓力還是很有幫助的。盡管在廣電收入構成矩陣圖中,市場覆蓋能力最強的殺手級應用還沒有出現,但是在各地運營商的努力下,ARPU值的提升還是不錯的。
2.3億與1766萬
借奧運東風,直播衛星順利升空、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全面鋪開、地面數字電視全國運營、IPTV與互聯網視頻等新媒體形態風起云涌,迸發出廣播電視全面數字化的強大能量。在第五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2008)上,新媒體與奧運也是與會嘉賓們不斷提起的話題。
在CDTF2008上,央視網副總經理王秀云透露,8月8號開幕式當日,一共1.61億人通過網絡觀看了開幕式,整個奧運期間,通過奧運授權合作網站觀看的互聯網用戶是2.31億人,未接觸到奧運授權合作網站的互聯網用戶只有10%。侯自強老師補充說,通過廣播電視收看奧運比例是17.7%,通過網絡的是14.6%,通過公交移動是6.8%,通過手機看的是1.9%。新媒體盡管剛開始,但是已經顯示出非常大的生命力。同時還有一個數字:46%的人在電視上收看奧運首金奪取瞬間,43%的人則通過網絡收看奧運首金花落誰家。
北廣傳媒副總經理羅曉軍在CDTF2008上也從另外一個方面佐證了新媒體在奧運期間的飛速發展。據介紹,奧運會期間,北廣傳媒覆蓋了北京公交的80%,裝車1.2萬輛,有2.4萬個屏幕;地鐵方面,覆蓋了13號、8通、5號、10號線。據不完全統計,北廣傳媒每天覆蓋的受眾在1766萬人次,收視規模非常龐大。
正如侯自強老師所言,新媒體盡管剛開始,但是已經顯示出非常大的生命力。新媒體在今天已經不是一個附屬了,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體播放手段。
100年與10GB
無論是有線、地面、移動電視的數字化,還是新媒體的興起,歸根結底都會推動廣電產業的變革。
在如何撬動廣電改革這一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老師出人意料地將支點放在了小小的閃盤上。在第五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2008)的主題報告中,李幼平院士提出,正像紙和印刷術形成了書,隨著閃盤價格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下降10000倍,當以閃存盤為代表的微型存儲器遇到比自己早100年出現的廣播時,二者結合會形成全新的概念——庫,1G、2G可以存幾千、幾萬本書,這就是庫的概念。有人統計過,1000種報紙和1萬種期刊每天新產生的數據量大致是10GB左右,對衛星來說每天可以推400GB,10GB更是小菜一碟。如果新華社、歌華有線等聯合研制的“新華庫”能夠成功的話,它將有望成為一種全新傳播,能夠直接擴散到農村,并通過衛星面向全球。屆時,“庫”可以幫助書報媒體下鄉、出國,“庫”可以幫助廣播媒體成為下一代廣播,“庫”可以幫助互聯媒體克服擁堵。
正如李院士所言,傳播和存儲的結合是歷史的必然,你喜歡不喜歡都會到來,甚至到來的時候你還不覺得正在來到;而中華民族“存文化于民間”的夢想,正在變成真正的現實!
第五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2008)上眾多嘉賓給出的一個個數字,見證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5年來的發展,一個個嶄新的數字也繪出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未來的藍圖!